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出大同
    和珅认为,兰芳原先是小国,起自南洋,骤然吞并大量土地,就算军队数量的确多,就算战斗力强悍,但是治理地方的经验一定不足,治理地方的人才也不够。

    而且作为域外政权,若要妥善治理地方,占领地方,需要的肯定是比较长时间的经营,如果不妥善经营,他们的军事占领也会出问题,地方上会出现此起彼伏的叛乱。

    这一点,从兰芳之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后就一直没有进一步向北进攻就能看出来。

    他们的行政力量不足,到顶了,继续北伐根本不能消化掉已经占领的土地,只会把肚子撑破,所以兰芳大总统赵学宁很理智的停止了进军,转而认真经营七省之地。

    这虽然极大增加了七省之地彻底被兰芳消化掉的可能性,也在同时给了带清喘息的时间,所以和珅认为最少一年时间,兰芳不会发起大规模进攻。

    要是赵学宁谨慎一点,两年、两年半,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段时间,是大清喘息、恢复实力的关键窗口期,错过这个机会,大清搞不好就真的要完了。

    和珅的这一看法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认同,在此基础之上,带清小朝廷定下了逐步恢复实力的战略,派遣王杰率领军队西征。

    平定叛乱的同时,妥善经营陕西和甘肃,给朝廷提供一个安全的退路,并且保留迁都西安的可能性。

    本来这个计划推动得很顺利,但是并没有人可以完美的预料敌对政权的具体行动。

    所以兰芳军队向山西发起进攻的消息传来时,刚刚安定下来没多久的太原小朝廷紧张的不要不要的。

    当时,永琰正靠着王杰获得的接二连三的军事胜利而决定举办兴安元年的科举考试,作为他当皇帝以后的第一届科举考试,要以这次科举考试进一步笼络汉人的心。

    消息一出,的确有山西、山西、河南等多地的官宦士人家族、普通读书人等在多番考量之下,怀着多线投资的想法而奔赴太原,决定参加考试。

    考试正在进行中,兰芳军队进军的消息传来,把不少人给吓得不轻。

    永琰也被吓到了,赶快让人打探消息,然后下令军队动员,随时准备保卫太原。

    后面更多的消息传来,让他们得知兰芳军队大约万人,不是主力,不是全面出击,更像是一次试探性进攻,针对的目标也不是太原,而是大同。

    这个消息确认之后,太原小朝廷稍微松了口气,永琰也随之颁布诏令,要把科举考试继续下去,以此安抚人心。

    但是兰芳军队进攻的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大家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商量了一阵,觉得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兰芳有攻取大同的想法,但是对于大同能否坚持住,以及兰芳军队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战略目标,他们不敢确定。

    如果兰芳军队只是为了占领大同,还好说,但如果他们占领大同之后还要继续南下,问题就严重了,那就显然不是目前山西清军所能抵挡的。

    之前两万兰芳大军把近二十万清军打得血崩,差不多十倍兵力差愣是拦不住他们向京师进军的脚步,现在他们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是稍微做个对比,可得至少需要十万清军才能有可能拦住他们。

    扩军行动之中,除了王杰那边增兵至八万,山西这边也在永锡、和珅等人的主导下,扩编清军至六万余,初步恢复了自保的力量。

    与此同时,和珅还派人去联系了蒙古察哈尔等部落,要求他们就之前那一万多蒙古马队不遵守命令擅自逃离战场的事情作出交代,又要求蒙古各部落出动蒙古八旗骑兵抵达山西参战。

    就眼下来说,蒙古八旗少说还有三万多可以战斗的兵员,至于他们会不会来,就不敢保证了。

    所以具体来看,如果兰芳军队真的要南下威胁太原,清军只能动用六万人的兵力阻挡,这样肯定拦不住兰芳军队,这一点,是小朝廷的共识,他们必须承认他们这群刚刚招募训练没多久的大头兵根本不是兰芳的对手。

    所以,他们只有一个选择。

    让王杰率军回援。

    可是目前王杰正在陕西高歌猛进,不断击破各路逆贼,恢复大清的威望与号召力,正是关键之时,如果在这个时候要求王杰率军回援,估计能拦住兰芳军队,但是西征事宜该怎么办呢?

    且不说陕西的乱贼是否平定完全了,甘肃那边还有一大票一大票的乱贼在作乱呢!

    永琰又一次陷入了两难之中,而对于这件事情,和珅和永锡这两名重要大臣意见不一,和珅认为应该把王杰喊回来支援,永锡则认为不应该把王杰喊回来增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不过谁,永琰又迟迟无法做出决断,朝堂上遂陷入僵局。

    让情况出现转机的契机是四月八日。

    太原小朝廷得到了消息,得知重镇大同在兰芳军队的凶猛炮击下没挺住,被兰芳军队攻克,并且兰芳军队并未停止进攻,而是继续南下,向怀仁发起了进攻。

    这下子不用再吵了,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如果王杰不回来,大清估计又要迁都了。

    和珅与永锡也不再争吵,一起向永琰表示现在应该把王杰喊回来了,永琰也不用烦恼了,立刻发出诏令,让王杰立刻带兵返回山西,驰援太原。

    与此同时,永琰下令以永锡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清军三万北上雁门关,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雁门关,将兰芳军队拦在雁门关之外。

    雁门关自清以来已经渐渐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

    得益于清政府对蒙古的成功策略,也没有蒙古骑兵会从雁门关南下进攻关内,所以雁门关的军事作用逐渐消失,关城也逐渐荒废。

    直到数月前带清朝廷南下太原的时候,永琰见到雁门关荒废的模样,十分感怀,遂下令整修雁门关,恢复雁门关的防御,力求将兰芳军队阻挡在雁门关外。

    眼下兰芳军队大举南下,正是雁门关时隔二百年再一次发挥作用的时候。

    为了确保雁门关能够守住,肃亲王永锡以镇北大将军的名义出征的同时,和珅还把清政府目前所能找到的火器拨付了一半交给永锡,让永锡务必要妥善布防,绝不能让雁门关失守。

    永锡抵达雁门关的时候,兰芳军队刚刚突破山阴县,消灭了山阴守军两千余人,杀死了山阴县令陈代远,基本上肃清了大同府地区的清军势力。

    随后,杜淮把目光投向了雁门关。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