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兰芳的国族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本就来自民众的兰芳军队更深层次的与民众融合在了一起,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产生了相当浓厚的朴素的互相信任的情感。

    民众的感谢与信任让军队产生了荣誉、责任意识,而军队的这种荣誉、责任意识也反过来让兰芳国民对军队和军人产生了极大的改观。

    宋以来【好男不当兵】的社会思想在一次次的灾害洗礼之中,于兰芳荡然无存,成为军人开始成为一件荣耀的、会被别人竖大拇指夸奖的事情。

    到兰芳共和国建立之后,各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即使赵学宁不在,当地驻军基本上都会有组织有预案的集体出动,且他们基本不携带兵器,只带着救灾工具和粮食,集体奔赴灾区抢救灾民。

    受到赵学宁和军队的带头影响,其他未受灾地区的人民也会在当地官府的组织和宣传下,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主打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现实的冲击下,国族思想和集体意识越发快速的植入进了兰芳国民社会之中,渐渐开始有成为社会意识的趋势,传统宗族社会所带来的姓氏、血缘观念的影响在兰芳社会上开始发生动摇。

    因为这个传统,兰芳在攻城略地掌控更多领土的过程之中,也会通过这种优越的意识和先进的制度对新领土上的本土居民们产生巨大的冲击。

    比如共和国三年六月的时候,吕宋岛遭遇台风,强烈的风灾让吕宋县等多个县的华人、土著居民受灾严重。

    当时,吕宋岛上的兰芳驻军一个营全体出动,吕宋州官府也组织相当数量的集体农庄自卫队成员出动,配合军队一起,按照固定的救灾模式开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大力援救当地受灾的土著、华人居民。

    当那些华人、土著居民看到战斗力强悍、威名赫赫的兰芳士兵扛着大包小包的粮食、救灾物资赶赴他们这边向他们提供关键帮助的时候,当他们看到兰芳士兵大力帮助他们救人、救财产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处在一种“我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之类的状态之中。

    他们根本不敢相信兰芳居然会出动军队来帮助他们救灾。

    要是在放在过去,这些大头兵不趁火打劫就谢天谢地了,谁敢请他们来救援?

    他们要是来了,到底是来帮人的还是来杀人的,谁也说不准,搞不好没死在天灾之下,却死在了人祸之手。

    可现在兰芳士兵不仅仅在救援灾民,还拿出了粮食和衣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受伤的灾民还被医护兵紧急救治,伤势比较重的也会被优先送往吕宋县城内的医院之中进行救治。

    风灾过去之后,这些士兵还帮助他们修复房屋,恢复土地,等一切步入正轨之后,军队就在一个清晨悄悄的撤走了。

    不仅什么都没带走,什么都没索取,还留下了一些军粮给他们。

    说实话,这样的救灾流程对于兰芳官方而言,物资的消耗并不算大,以军队为主的人力资源也不算损失很大,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人心,是难以估量的大,这种人心所向,是极其珍贵的一笔财富。

    那之后,兰芳政府的政令在那些受灾地区执行起来的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通过身体力行的付出,不仅使得兰芳共和国收获了人心,也让兰芳的军队不断积累荣誉感和责任感,并且就此完成了由内而外的蜕变,还进一步促成了兰芳国族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属于兰芳的国家精神内核渐渐开始凝聚成形,兰芳共和国渐渐开始摆脱赵学宁个人威望所凝聚的阴影,开始向一个真正的成熟的国家转型。

    宣传一万遍,也不如身体力行的实践一遍,所以兰芳军队的蜕变是极其荣耀、光辉的。

    赵学宁也由此积累了足够的练兵经验。

    在新兵训练时期,他就会组织士兵和民众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共处,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是这样的,暹罗新军也是这样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