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赵某人的带清攻略
    大部分人,还只是苦哈哈的挣扎在生死线上下。

    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命,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甚至于连命都朝不保夕,甚至于根本不识字,文字狱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浮云。

    他们不正是最好的可以联合的对象吗?

    赵学宁于是下令情报部门改变打法,不再与走私商人、官府的吏员之类这群人谈政治,就和他们单纯的联合赚钱,做生意,纯粹为兰芳积累资金。

    而另一边,情报人员们又积极接触三省之地的下层人士,采取了两条策略。

    第一,就是积极招募三省之地没有土地的破产农民、流民前往兰芳,用土地、住宅等等优厚条劝诱他们出海去兰芳,只要愿意去,什么事情都是兰芳负责,他们只要人过去就可以了。

    通过这种方式,从共和国元年到共和国四年,每年都有几千到一万不等的三省之民被带到兰芳各地安置,这种做法确实给兰芳补充了一些人口。

    不过移民效率太低,所以最主要的,还是第二条策略——在清帝国内部搞事情。

    这些情报部门派过去的走私商人们往往也都原本当地的民众,因为之前混不下去出海谋生,之后打着“衣锦还乡”的名义回到了故土,花了钱走了关系,把之前润出去的黑历史抹掉了,重新变成天朝顺民。

    反正管户籍的地方小官只要有钱收,什么都好说。

    甚至于地方官府有没有关于他们润出去的记录都不好说。

    对于这些账面艺术大师们来讲,钱可比真实可靠的记录要重要多了。

    之后就是花钱打点关系,买通官府里的相关人员,在他们的协助下用钱购买土地。

    三省之地寸土寸金,优质土地的确价格高且紧俏,但是情报人员的背后是兰芳,资金充裕的兰芳,不好买归不好买,但是只要有钱,这些也都不是难事。

    有了土地,有了住宅,有了门面和官面上的关系,这些情报人员就华丽转身,成为了当地颇有地位的员外。

    当了员外了,自然也会拥有自己的佃户,这些佃户往往是之前的土地主人留下来的,因为这一带永佃制度的存在,所以往往地主变更了,耕地的农民还是那么些。

    当然了,所谓的永佃制度也不是那么牢靠的,只要有钱有势,员外说谁来耕田,那就是谁来耕田,所以在这个方面,地主的权力还是更加强势的。

    根据土地的多少,控制的佃户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对于获得土地和佃户来说,情报人员成为员外的更大的好处在于有根据地可以招募更多的流民前来自己的农庄之中了。

    招募流民不一定需要让他们来耕种土地,单纯的用来看家护院保护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都不能算是个事情。

    清中后期,随着人口日渐增多,两广和福建的人地矛盾越发突出,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民间械斗之风盛行,官府和官兵都不能制止,甚至有些时候都不敢参与进去,生怕被打死打伤。

    一次械斗从早期的几十人上百人,到后期发展为几千上万人,一旦打起来简直就是一场古典时期的战争,为了争夺土地和生存资源,大家都武德充沛,十分剽悍能打。

    所以一位拥有土地的强势的员外,往往也要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他的属性,即本身所属的宗族以及自己手底下拥有多少能打战的壮丁。

    宗族强势,手底下也有能打战的壮丁,就能守住自己的家业,还能掠夺其他宗族的产业,让自己的宗族过得更好。

    宗族不强势,手底下没什么能打战的壮丁,没有多少成年男子,那就很难守住家业,很有可能在土地争夺战中落败,然后家破人亡,沦为流民。

    到那个时候,你指望官府给你主持公道?

    官府才不会管你,官府只会为胜利者主持公道,要成为胜利者就还是要靠自己。

    一边耕种田地一边演武备战,是这个时期两广、福建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

    毕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天爷不下雨,水源会成为大家的生命线,也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某个强势宗族看上了某块地,就要引起一场尸横遍野的宗族大战。

    而这种野蛮甚至有些疯狂的风俗,恰恰成为了兰芳破局的关键点。

    情报人员往往都有自己的宗族,他们接受共和国的指令、带着大笔资金返回老家,洗白身份之后,就会重回各自的地方宗族中挂名。

    而宗族发现自家从国外润回来一个有钱有势的实力派,往往也会非常高兴地接受他们成为宗族的助力,重新接纳他们,并向他们寻求经济和武力上的援助。

    这个时候,兰芳的情报人员们就会以自己的土地产业为基础,招募流民,配合原先地主留下的永佃户,让他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搞起秦国那套古典主义的耕战体制。

    因为有特殊的需求,所以招募的人就多了一些,还专门挑身体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青少年男子加入自己的农庄,甚至于公开招募,不做掩饰。

    这个因为大家都在搞,是地方上不成文的风俗,官府也不会过多的在意。

    反正不管谁家势力大,也不会忘记给官府塞钱,官府只要保证这些械斗不会转移为造反就可以,有些时候甚至会故意纵容乃至于挑拨地方宗族之间互相争斗。

    他们互相争斗、互相仇视,互相之间有了血海深仇,就不会联合起来针对官府,官府的地位和权势才更加能得到巩固,统治才不会受到威胁,不是吗?

    皇帝会平衡朝廷势力,地方官也要平衡地方势力,否则怎么保证自己的唯我独尊呢?

    大家都不傻。

    而这就成为了兰芳发展自己的势力的关键点,得以半公开的扩大自己的宗族武装力量而不受限制。

    同时,因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稀少,能耕种土地吃上饭在三省之地往往也是不那么轻松的一件事情。

    在人地矛盾越发突出的当下,破产农民能重新得到土地耕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成为流民,使得人地矛盾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对现有工作人群的冲击也非常之大。

    而在这个恶性循环之中,农民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也会主动“降薪”,向土地持有者寻求收留,希望能有一口饭吃。

    面对大量劳动力拥挤的“卖方市场”,地主们当然不会做什么拟人的事情,纷纷开启了【不当人锦标赛】的大比拼,互相赛着谁家的租子更高。

    你家四成,我家五成,你家五成,我家六成。

    每一家都有每一家不当人的手段,如果有人觉得他们太不当人,太可恶,他们就会理直气壮的怼回去——

    【你不种田,有的是人种,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滚!】

    又能怎么办呢,生产资料确实在他们手里。

    发展到这一时期,某些人地矛盾特别突出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地主家获得耕种收入的八成而佃户只获得二成的可怕情况,这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只能说,老百姓的日子是真的难过啊。

    ————————

    ps:就算是我也不会天天吃午餐肉啊,虽然我的确是午餐肉的忠实拥趸就是了,今儿早上吃的是肠粉和蛋黄烧卖,味道也还算不错啦,但还是没有面和午餐肉好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