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他能威胁到强大的大清帝国吗
    不过进入到乾隆四十九年之后,才过去几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舒常忽然注意到了一件事情。

    近些时日,不知道为什么,他无意间听到了不少次“赵学宁”这个名字。

    有时候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听到的。

    有些时候是在办理公务的途中在街道上听到的。

    甚至于在总督衙门里,他都能听到里头的办事小吏谈论赵学宁啊楚腾啊李闯啊之类的名字,他觉得很好奇,那个兰芳国总统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呢?

    但因为脱离群众,他一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开年以来很多事情也很忙碌,很多报告都要写,他也没心思理会。

    等四月份忙完了春耕的事情,他稍微闲下来,终于有心思关注这个事情了。

    某日,他找来了一名总督衙门里的办事小吏进行询问,想了解一下这赵学宁的名号什么时候在广州那么有名气了。

    这小吏从来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和总督衙门里至高无上的总督大人能和自己单独说话,于是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不敢隐瞒。

    舒常这才知道,原来近几个月来,一个名叫《南洋英雄传》的故事话本在广州成为了流行风尚。

    好些个说书人在各色茶馆儿坐庄开讲,一口茶喝下肚,惊堂木一敲,一段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儿的南洋华人创业传奇故事便娓娓道来。

    这个故事说的是南洋兰芳国大总统赵学宁艰苦创业的故事,讲述了出身贫寒的赵学宁和他手下的八十八好汉历尽艰险创建兰芳国、庇护海外华人还抱得美人归的传奇故事。

    这故事讲的非常好,节奏也把控得很好,让人听了就忍不住想要继续往下听,如痴如醉,甚至有为此茶饭不思者。

    每当听众们听到说书先生们讲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便集体狂躁,要求说书人们接着往下讲下去,甚至集体起哄,逼得说书先生掩面而走,不敢停留。

    那么好的故事,那么好的生意,怎么能不拉长演讲周期、把利益最大化呢?

    别说说书先生们,就算是茶馆儿的掌柜、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们那也是期待这个故事能讲长一点,好让他们多赚几天钱。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舒常更加好奇了,于是让人去为他寻来《南洋英雄传》这个话本。

    总督大人发话,就没有看不到的可能,官僚们在这种事情上总是出乎意料的高效率,没过一个时辰,一本《南洋英雄传》就出现在了总督大人手里。

    “这书……是官府允许刊印发行的吗?”

    舒常询问那小吏。

    小吏摇头表示不知。

    “话虽如此,但是这年头街头巷尾流传的话本大部分都是没有官府允许刊印发行的,很多人只是写些打发时间的小故事,就算官府允许,也不会有书商帮他发行,所以大多都是那么几本孤本传来传去,没什么影响。”

    舒常点了点头。

    他虽然脱离群众很久,但是他也知道,就算在乾隆爷极其严苛的文字狱政策打击之下,市井之中也依然有恶俗的话本流传的踪迹。

    这东西主要是一些识得几个字的平民在看,没什么政治意义,就是有点伤风败俗,不为道德君子所容,打不掉,管不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果硬要管,能把官府的脑袋都给忙炸掉,在这个乾隆爷都开始享受的时候,他们还是不要多事,只要不明目张胆讲造反就可以。

    一念至此,舒常就翻开了这本,开始看了起来。

    舒常本以为这种民间恶俗随便看几眼就没什么感觉了,结果一看之下就像是着了魔一样,一整天了也不处理政务,吃饭都是一边看书一边吃,从中午一直看到半夜时分,总算把这个故事给看完了。

    看完之后,意犹未尽,虽然已经深夜,但还是把其中几章特别有意思的章节拿出来反复地读,一直读到下半夜,舒常大人才终于因为困顿而无法坚持,上床睡觉了。

    一觉睡到下午,舒常起身,一转眼看到自己枕头边上的那本《南洋英雄传》,又想起自己昨天的疯狂,不由感到一阵恍惚。

    这故事,实在是太懂人心了。

    且不说这个故事里头的那个叫赵学宁的家伙是真的存在的,就说这个故事的行文脉络,那也是相当的有趣。

    主角团由弱到强,由小及大,一个一个的打败敌人,一个一个的吞并敌人,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每一个阶段都能给人十足的畅快感。

    尤其在面对一些十分难以对抗的强大对手的时候,这还能通过文字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直到大战结束,豁然开朗,人人喜笑颜开,大团圆大结局,美得很。

    更有趣的是,这没有用文言文的方式写作,而是尽量采用了白话写作,所有词句读之通顺,远超他目前所知道的其他作品。

    可以说这完全不是给文人墨客看的道德文章,也不是什么官面公文,就是一本专门为底层小老百姓所服务的传奇,看了之后让人感到愉快,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

    这要是有文化水准的正统儒家读书人,估计对这个故事没什么想法,只会觉得一般般,算是打发时间的传奇,和他们学的圣贤道理差距就太远了。

    但是舒常正好不是这种人,他是上三旗的旗人,不用熟读四书五经、刻苦学习圣人道理也能成为高官显贵,属于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那一类人,那这种传奇还真是对了他的胃口。

    话虽如此,但舒常还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

    因为这本书里的内容虽然能看出明显的一些夸张写法,比如什么从天而降的掌法之类的,但是有些内容感觉有点太真实了。

    而且这里头也明确的写到了吕宋和暹罗的事情,说赵学宁为了给华人报仇,消灭了吕宋岛上的红毛贼,为了给好兄弟郑信报仇,又把害死郑信的通銮给消灭了,扶持了郑信的儿子做暹罗国王。

    好一条铁骨铮铮有情有义的汉子!

    而就目前他所知道的兰芳有关情报,兰芳的确是把势力延伸到了吕宋和暹罗,虽然具体的消息无法得知,但是如果对照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好像也完全能对得上。

    如果说吕宋他尚且不是很在意,但是暹罗倒是有点敏感了。

    因为不久之前,暹罗国王还通过广州的关系向清帝国请求称臣纳贡,并且得到了弘历的允许,暹罗已经是清帝国的藩属国了。

    其国内动乱倒也不是没有消息传过来,但是诸多讯息十分繁杂,广州这边整理了好一阵子才得知前国王郑信的儿子登位了,暹罗的乱局已经平定。

    弘历对此事的指示是稍微关注一下,只要不干扰到大清,就当没发生,让暹罗自己折腾去。

    大清才不想牵扯到这些域外小国的纷争之中。

    这无疑更加坐实了天子怠政的传闻,让舒常意识到自己的确不应该搞事情,不应该让天子感到烦扰,所以他之前的不扩大主义方针是正确的。

    一阵犹豫之后,舒常还是没有做出任何举动,还是一样的态度,静观其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