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朕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江山!
    而在具体赶到什么地方去的事情上,弘历的意思是想要把他们赶到天津,或者让大军用来攻城所用,反正怎么用都比留在京师这边浪费粮食要好。

    只留旗人和既得利益集团,这样还能确保留下来的人不会被兰芳策反,不会到时候闹出一些临阵倒戈的事情。

    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只有自己人是可以信任的。

    “和珅对此事不甚赞同,那么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弘历看着新来的三人,尤其是王杰和刘墉。

    董诰他知道,颇为迂腐的儒臣,只是足够听话才被他任用,真要说机变处置事务,还是王杰更加机灵一些,而刘墉作为老臣,处事经验丰富,他们应该能给一个比较妥善的答案。

    不出弘历所料,董诰听到弘历这样说,大惊失色,立刻叩头恭请弘历不要这样做。

    “陛下圣明天子,四海仰望,御极天下五十二年,爱民如子,民间视陛下如君父,君父如何能对臣民做如此之事?乃至于使人骨肉分离,如此一来,岂非有损陛下之圣明?”

    董诰还是老一套的大道理。

    放在以往,弘历或许会顾及自己的名声,顾忌一下自己的身后名,但是眼下不一样了。

    兰芳军队近在咫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江山都没了,还要什么名声?

    于是他不耐烦的一挥手。

    “事急从权,通统求变,不能拘泥于死的道理,而把活人限制住,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节省粮食,以求坚守京师,京师不保,天下万民置朕于何地?

    既然臣民视朕如君父,就当孝顺君父,遵奉君父,照顾君父,世上哪里有儿子安居家中而老父被迫外出的事情?这样一来,岂非大大的不孝?”

    董诰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天底下没有老父被迫外出而子孙安居家中的道理,这要是发生了,天下人的口水都能把那些不肖子孙淹死。

    但他还是觉得这件事情太大,需要谨慎思考。

    可弘历已经不想与他多做纠缠了。

    “如果你还是要说这样的话,大可不必,朕现在并不想问伱这些大道理,朕要的是办事的方法,如果你说不出来,就不要再说了,否则,朕会很生气。”

    董诰张张嘴巴,看着弘历虽然略有些浑浊却闪着寒光的眼眸,浑身一抖,磕了一个头。

    “臣……遵旨……”

    董诰闭嘴了。

    王杰看了看刘墉,发现刘墉也在看自己,两人对视只有一瞬,但是那一瞬间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刘墉肯定不打算接着说什么,他需要听听三名军机大臣的意见。

    董诰现在被驳斥了,和珅持不赞同的意见,那么接下来就要看王杰的想法了。

    王杰咽了口唾沫。

    “皇上,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涉及到数十万户人家、百万人口,稍有不慎,很有可能造成民变,臣知道眼下京师艰难,也知道事急从权的道理。

    但是将百万口众驱逐离开他们的家,且不说会造成何等影响,单说办理此事,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很多时间,更需要不少金钱,臣以为,在当下,这确实不合适。”

    弘历更加不满了。

    “不合适,难道就没有合适的办法吗?国朝危急之时,需要你们这些军机大臣给出方法,但是你们却没有方法,如此无能,朕要你们何用?”

    和珅等三人都知道弘历的想法很难改变,但是当下使用这种办法应对危局本身就是特别危险的事情,一个不好,就容易闹出大规模民变。

    到时候兰芳军队还没打来呢,京师就完蛋了。

    那可如何是好?

    于是,一直没说话的刘墉成为了几个人的焦点。

    “刘墉,你一直不说话,是想到了什么事吗?”

    弘历也不想兜圈子了,直接点了刘墉的名,缓缓道:“朕认为你是老臣,一定对国家大事有所看法,大清危难之际,你就没有想说的吗?”

    刘墉闻言,咽了口唾沫。

    他还以为弘历是思念他了所以把他喊来见个面,谁曾想弘历只是因为没办法了,所以才把他喊来,似乎有着想要让他帮忙解决一些事情的想法。

    还是那么难搞、稍有不慎就要遗臭万年的事情。

    兰芳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对这个突然窜出来的南洋小国对大清帝国做的事情,他也觉得很惊奇,甚至有点惊恐。

    他也有点想不明白那么剽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清军队怎么就在这个小国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不仅江南大乱,福长安死了,连阿桂这样硕果仅存的名将都死了,这仗打得稀里糊涂,败的特别惨,搞得昨天还繁华盛世一般的大清帝国到今天就一副亡国之像。

    真的,怎么看怎么离谱。

    刘墉不懂军事,没带兵打过仗,不知道怎么从军事角度处理这件事情。

    但是从为政角度来处理这个事情,显然是要发展农业生产积蓄粮食以供后勤之用,这是他们这些文官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贡献。

    可眼下……

    把京师附近的老弱病残全部驱赶到天津?

    弘历是不是真的老糊涂了,怎么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但是刘墉又不敢责备弘历,只能用尽量委婉的语气与他商议此事。

    “臣以为,皇上思虑深远,臣不及皇上多矣,然臣以为,如果驱逐京师老弱病残至天津,恐其中与京城官吏、军兵有关联者甚多,为兰芳妖国所用,以致我官吏军兵束手束脚,恐怕反而会拖累他们。”

    弘历摇了摇头。

    “所以朕才说要把旗人、官吏和军兵的家眷留下来,无关人等全部驱逐走,这说的还不够明确吗?”

    “仅仅只是家眷,但是还有其余亲属,还有族人,还有朋友。”

    刘墉缓缓道:“京师首善之地,天子脚下,居民甚多,百余年来,人人安居乐业于此,旗人、官吏、军兵除却各家亲眷之外,也有大量族人、朋友散居其中,家家户户互相联姻通婚,打断骨头连着筋,哪里能把亲属关系理清楚?

    而且涉及的人越多,出现错漏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时候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全走了,况且就算驱逐,也不能往天津驱逐,否则就是授人以柄,以至于影响战局,皇上圣明,一定已经知道此事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