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工业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拖着锅炉到处跑的车辆
    钛合金的翼盒还重八百公斤呢,这要是用不锈钢,妥妥的一吨半以上了,再配合孱弱的斯贝发动机,还怎么玩空战格斗?最多只能当轰炸机用,问题咱们现在急缺的是战斗机啊!

    海军更不会满意,因为要解决舰载机起降的问题!

    “第二,就是我们自己攻克钛合金的加工难题,包括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秦锋说道。

    电子束焊接技术在1948年就出现了,是当时的德国人搞出来的,在52年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束加工机,58年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束焊接机。

    原理也不难,电子枪发射电子,在高压下加速,最高可以达到0.7倍光速,然后通过电磁透镜聚焦,形成高能量密度的电子束,轰击工件,电子被工件挡住,动能转换为热能,相关地方的温度可以上升到六千摄氏度以上,工件区域融化,开始焊接。

    由于空气中有各种气体分子,会挡住电子的运动,让电子散射开,所以,电子束焊接一般都在真空中进行,这就是真空电子束焊接。

    虽然发明得早,但是用起来还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当年格鲁曼公司为了打造雄猫的钛合金翼盒,下大力气完善了这种焊接技术,用在翼盒的焊接上,事实证明技术是相当成功的,焊缝的强度比原本的钛合金还厉害,不管雄猫从几千米高度掉下来,翼盒都会完好无损,焊缝更不会变形。

    这种技术不仅仅用来焊接翼盒,航空发动机上有很多零件都使用了钛合金,也是需要焊接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是必须要攻克下来的。

    “是啊,咱们必须要掌握这种技术。”林老说道:“目前,咱们国内唯一拥有这种技术的是510所,不过他们只能进行薄壁钛合金的焊接,还没法焊接厚实的钛合金翼盒。”

    510所,又叫做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1962年建所,从事空间技术研究,说的简单点,就是火箭、卫星这些项目,在轨卫星寿命决定于携带的燃料数量,为了让卫星能长时间使用,他们决定研制星用长寿命大型表面张力贮箱,这种燃料箱的原料就是厚度为0.3毫米的钛膜,也就是三张a4纸的厚度,他们成功地研发出来了这种产品,解决了难题。

    但是,这种电子束焊接机肯定是没法焊接厚实的钛合金翼盒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新的焊机!

    “嗯,等到下次去欧洲,我可以想想办法。”秦锋说道:“如果能从那边弄先进的真空电子束焊机回来,或许就能解决咱们的问题,要是能找老毛子帮忙就更好了。”

    老毛子的钛合金加工技术是最牛的,毕竟就连潜艇外壳都有用钛合金焊接出来的,所以,只要找到老毛子,也能解决问题。

    林老点头:“小锋,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肩膀上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咱们的歼十一就能大批量生产。”

    秦锋可不敢拍胸脯,这种事,是要看运气的。于是,秦锋决定转移话题:“林老,您刚刚说,海军想要测试舰载机的方式起降,那他们是不是需要个试飞基地?”

    “对,在兴城荒地村。”林老笑着说道:“怎么,你有兴趣过去看看?”

    兴城荒地村,就在渤海一侧,战机起飞出去就是大海,非常方便海军航空的训练,所以海军在这里设立有航空兵基地,跑道很长,起飞轰炸机都绰绰有余,在旁边搞个航母起降平台也很容易。

    “等飞机到位了再说,现在去看也没什么。”秦锋说道:“而且,马上要和法国人签约了,不能乱跑。”

    林老点头,然后又想到了什么,笑着向他说道:“小锋,你给首钢那边出什么主意了?我听说,之前负责和岛国nec谈判的那个人,叫潘什么来着,正在上级部门诉苦呢。”

    “诉苦?周领导会怕他打小报告?”秦锋笑了笑,周领导什么身份,他什么身份?

    “是啊,所以各个部门都头疼啊,听说老周已经带人去岛国了,说是要挖个专家甚至是团队回来。”林老说道:“你小子一直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次怎么帮首钢的忙了?”

    “林老,那您就小看我了,我秦锋眼里可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太平洋集团,我心中装的可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

    正吹牛呢,外面传来一个声音:“秦总,咱们工业还有很多欠缺啊,你们太平洋集团还得发挥带头作用,给咱们解决难题,比如,你们已经和奔驰合作生产重型卡车了,能给我们提供一款牵引力足够的越野拖车吗?”

    “当然没问题。”秦锋一边回答,一边扭头看向门口,这一看,顿时就是一个激灵,立刻就站了起来,嘴里惊讶地说道:“张老?”

    身材瘦削,脸型消瘦,目光却依旧炯炯有神,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戴着茶色眼镜,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正是大名鼎鼎的张老,他可是主持研发过多款武器装备的,现在虽然退居二线,却依旧牵挂着祖国的军工发展。

    “张老,你怎么来了?”连林老都有些好奇。

    “没事,来你们这里转转,正好听到你这房间里的动静,就不请自入了。”张老笑着说道。

    林老这边是非常安全的,普通人也不敢在外面随意听墙角,但是张老例外。

    “张老,您说要什么越野拖车?咱们太平洋集团保证圆满完成任务!”秦锋挺起胸膛,张老交给的任务,哪怕不给钱也得干!

    “嗯,咱们需要运输一种圆柱体的装备,长度大概十来米,直径一两米,需要一种特殊的车辆……”

    “锅炉?”秦锋眼前大亮:“您是说,咱们需要一种运输锅炉的车辆?到了地方,还需要有液压支腿,把锅炉给竖起来?”

    张老笑着点头:“没错,就是锅炉!”

    有些事情是不能说得太明白的,心照不宣就可以。

    这种秦锋嘴里说的锅炉,其实就是东风-21!

    当年,东方搞的弹道导弹都是液体的,甚至还在东风-5的基础上搞了第一种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但是,液体火箭太复杂,使用前得装填燃料,在地上的发射井里还能用,到潜艇上就太累赘了。

    所以,东方的航天工作者们搞出来了第一款固体弹道导弹巨浪一号,从潜艇里发射,给祖国提供急需的二次核打击力量。

    项目是在70年启动的,当时由黄老担任,起早贪黑,奋战一线,经过12年的研制,巨浪1号终于试射成功,东方成为第五个水下发射蘑菇弹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的能力。

    但是潜艇毕竟太昂贵了,如果要是在地面上拖着到处跑,既能二次核打击,又能降低成本大批量装备,于是,巨浪上岸的项目就来了,这就是东风21.

    拖曳它的原本是汉阳造的特种车辆,后面的拖车上的圆柱体外表开了很多检修口,看上去就像是个大锅炉。秦锋现在不能说自己知道这个项目,但是可以用锅炉来代替啊。

    咱们是民营企业,咱们造个拖锅炉的汽车,再正常不过了。

    等等!

    秦锋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这种车,轮不到太平洋集团啊,国内可是有专门的军工企业的,汉阳特种制造厂一直都在这个领域里深耕,在八十年代初期,他们就研制出来了hy473牵引车,牵引力五十吨,可以在后面的拖车上拖着坦克到处跑的,后来要拖东风21,又改进出来了hy4260,完全够用。

    咱们奔驰重卡虽然好,但是也没必要啊!

    这张老来找自己,应该不是为了拖车来的!

    “张老,如果是公路运输锅炉,那普通的牵引车就行,如果是野外运输,那最好还是多轴高机动车辆。”秦锋说道。

    果然,张老满意地点头:“秦总,你说的对,就是多轴高机动车辆,你们太平洋集团能造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