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二章 此人大才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离滁州不远的中军大帐外。

    星汉灿烂,万籁俱寂。

    朱元璋拿着蒲扇,一边轻轻地摇着,给自己送来凉风,一边默默念起了章诚黄昏时于马上给他说的这“九字箴言”。

    念后。

    朱元璋就抬头看了看浩瀚星空,望着一川银河,浓眉微拧,似在掂量这九个字的分量。

    “上位也还没睡?”

    这时。

    冯国用突然从朱元璋一旁的军帐后走了出来。

    朱元璋见冯国用出现,忙停了摇蒲扇的动作:“睡不着。”

    冯国用和弟弟冯胜本是定远妙山一带的地主子弟,带有若干民兵,结寨自保,在朱元璋南略滁州的路上,投附了朱元璋。

    而冯国用因既善带兵也读过书,故深得朱元璋看重。

    冯国用也算是朱元璋第一个招揽到的文人幕僚。

    正因为此,即便冯国用才投附朱元璋没多久,但朱元璋就将他带在中军,安置在自己大帐旁边,而便于时时请教。

    历史上,冯国用是第一个建议朱元璋渡江打下后世南京即现在集庆而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的谋士,算是第一个给朱元璋提供战略建议的战略家。

    也由于冯国用的建议,在淮西一带别的义军还在互相攻伐、无头苍蝇一般流窜作战时,朱元璋的义军已经开始有战略目标的进行作战了。

    当然,这跟朱元璋自己也颇有战略意识有关,不然他也不会愿意采纳冯国用的建议。

    话转回来。

    朱元璋说后没多久,就停了手中的蒲扇,问着冯国用:“章诚所言九字箴言,你怎么看?”

    “此人大才!”

    “所言亦是大智慧!”

    冯国用不假思索地回道。

    朱元璋猛地抬头看向冯国用:“怎样讲?”

    “且不说此言的确乃成大事之不二法门!”

    “只说当今天下,群雄莫不急着称王,而群雄身边之人,莫不以劝主称王为第一要务,皆为的是早向天下人表明天命在此,而其余皆为寇也!”

    “可此人竟反而提议缓称王,可谓非一般人也,乃深谙韬略者!”

    “不曾想吾乡竟有如此人物!”

    冯国用回道。

    朱元璋听后颔首。

    接着,朱元璋又问冯国用:“这一带真有什么姓章的乡宦?”

    因元帝国不重文教,科举制度也时废时行,故儒士占天下人口比例反不及两宋,在地方一个县里,读书的人也寥寥可数,甚至也基本上都互相认识,尤其是北方,南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冯国用作为这一带的读书人,对滁州、定远一带的读书人家是哪些人家也是很熟悉的。

    朱元璋也因此向冯国用确认一下,确认章诚有没有在撒谎,掩藏自己的身份。

    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章诚在来到这个世界后已经根据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初步了解,而编好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背景。

    冯国用也明白朱元璋这样问的意思,便点首说:“倒是有一家世代读书的章姓人家,其祖上曾是宋臣,子弟未曾仕元,但只闻得该族人家大多已因去年那场大疫而没,与那位章恩人自述的家里境况倒也一致。”

    “上位!”

    这时,花云带兵气喘吁吁地带着一干甲兵走了来,且押着一儒士。

    朱元璋南略滁州,一路上收降元兵、民壮,后勤支持基本上靠的是在路上向地主大寨征粮,当然如果地主不愿意,那便只能是由征粮变成抢粮,也叫做打粮。

    这是无法避免的。

    毕竟数万义军不可能饿着肚子,而眼下老百姓自己都在逃荒等着被赈济没什么可抢,故义军只能找地主要粮。

    这也是地主反感义军的根本原因。

    虽然这个时代的义军并不是为了消灭地主才造反,但在造反的过程中也的确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阶级间的矛盾和争斗。

    花云作为朱元璋麾下将校,其任务之一就是往南向各处结寨自保的地主征粮,必要的时候会用武力攻打地主大寨,俘虏一些地主人口,掠得一些地主粮食。

    此时,花云就是打粮回来。

    “松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