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在武侠文字游戏里当莽夫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百圣之乡
    【“旸州的先生们教的孝道应该不是你早上说的那样吧?”】

    【你沉默着没有说话】

    【“我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孙兄要听吗?”】

    【“且讲。”】

    【“大虞的东面,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州,叫做齐州,这里被称作百圣之乡。”】

    【“百圣可能夸张了,但文庙八圣中,还真有五个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一个文道之圣,可延文道百年气运。”】

    【“圣人在世之时,天下的文人能很轻易的养出浩然气,官道的时运也比武夫要强很多。”】

    【“很多人把文道的兴衰都寄望在齐州,包括……古往今来的王朝之主。”】

    【“他们有时是乐意看到文盛武衰的,因为文道走到终途也就是九重殿,武道……还没人能走到终途,多是半程就起了野心。”】

    【“野心一起,那就是燎原之火,掌控天下的朝廷也未必能浇灭。”】

    【“文庙第二圣定下了儒这个字,儒……是父子君臣有序,生来就要为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服务。”】

    【“文道、儒道的发展,离不开官道、王道。”】

    【“所以,早在大虞之前,齐州就是一个国中之国了,他们可以颁布自己的政令,任命自己的宰相。”】

    【“而每个王朝基本也不担心齐州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为文庙就在齐州,所有的人进入齐州之后都会被文气压制,成为一个普通人。”】

    【“齐州不可能养出自己的军队,而从齐州走出的人一般也没什么威胁。”】

    【“到了今朝,大虞对齐州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赋税,二是人才。”】

    【“他们必须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文人,送到大虞参加科举。”】

    【“人才输送越多,赋税收的越少,如果殿试中五成的学子全部出自齐州,则免去一年的赋税。”】

    【“几百年来,为了达到这个‘五成’的比例,齐州几乎是家家从文,人人学字。”】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接近了这个比例,因为齐州的学子几乎都是闻鸡而起,见月不眠,什么书都能倒背如流,而且对圣人言的领悟也比别人要深。”】

    【“后来,其他州的学子也学他们对自己下了狠心,废寝忘食,一心做学问。”】

    【“有人说科举是寒门翻身唯一的可能,信了这句话的人不少,他们能有怎样的决心?恐怕生死不能阻也,齐州的人能做到,他们也能!”】

    【“齐州从那之后很难达到‘四五成’的比例,但二三成还是有的,因此倒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可齐州想岔了一件事,寒门会老老实实的和他们竞争,世家大族却不会。”】

    【“齐州和寒门的学子不要命的做学问,世家大族里的人却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也为一个小小的科举把身子学垮了。”】

    【“那怎么办?前面几个阶段他们还能动动手脚,但来到了会试、殿试这个阶段,那都是有圣上的目光在盯着的。”】

    【“正儿八经的让族中子弟去和寒门竞争,很多人还真竞争不过。”】

    【“世家们合计了一个法子……直接从科举的源头下手。”】

    【“齐州不是百圣之乡吗?那学的就是圣人言。”】

    【“假如科举不考圣人言了,他们还能猖獗吗?”】

    【“学……我学不过你,但我可以改题啊!”】

    【“圣人已是古人,他们说的话怎么解释,本身就要看今人的嘴。”】

    【“你如今看到的‘孝’和‘礼’,就是如今的科举会考的东西。”】

    【“在科举改题的那一年,齐州的学子竟然一个都没杀入殿试,圣上大怒,把齐州的赋税翻了倍。”】

    【“再加上当时冥法宫大肆贩梦,禹州、兖州、惠州的学子异军突起,彻底把齐州的学子踩在了脚下。”】

    【“整个齐州拉紧裤腰带,缓了二十年,才终于再次走通了科举这条路。”】

    【“在这期间,他们打倒了一批坚持旧文道的‘腐儒’,焚掉了供奉在文庙中的所有圣人真迹,只去学科举会考的那些后译本。”】

    【“如今的文曲村,就是整个齐州的缩影。”】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