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 第3章 最要紧的是弄钱
    嗯?

    这一句让满朝文武全都愣了下来,也不吵了,纷纷看向皇帝。

    “陛下,您这是?”

    “朕累了,如果没有其他事,退朝吧!”朱常淦冲着满朝文武摆了摆手,这时候王承恩已经过来搀扶住了他。

    文武百官全都面面相觑,

    直到“崇祯”已经消失在屏风后面,所有人才一个个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邪了,这么多年,陛下还是第一次这么早下朝。”

    “可不是,难道是真的病了?”

    “陛下……”突然有臣子反应过来,猛地跪下,“陛下,何故慵懒早退啊!”

    ……

    襄阳王府,

    “无耻!无耻至极!”

    崇祯看了一下时辰,眉毛竖起,“这么早就退朝,祖宗的礼法都让你给丢尽了。”

    “如此,还想中兴大明?拯救大明挽天倾?”

    “简直懒不自惜!”

    “恬不知耻……”崇祯眼睛冒火、宛若钉子一般看向朱常淦房间贴着的一副字: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他猛地上前,将这幅字给扯了下来。

    “噌噌……”给撕了个粉碎。

    “朕乃圣王,他就是这么做圣王的吗?他到底是拯救大明朝,还是在毁大明朝?”

    自崇祯上位起,自己就立志向太祖看齐,从未不上朝,早退朝。

    日勤不怠,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想中兴大明。

    由此才被滚滚诸公称为“圣王”。

    可朱常淦第一次早朝,竟然……直接早退。

    “朕十年的勤勉,一朝败坏在他无耻之徒的手上!”

    崇祯脸色发紫,朱常淦此举无疑是将崇祯最在乎的皇家脸面给摔在了地上。

    襄王府的下人、丫鬟们被吓的跑的远远的不敢靠近。

    ……

    在王承恩的搀扶下,朱常淦好歹找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这就是乾清宫?”

    对于早退,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自己要救的是大明朝,不是崇祯的脸面。

    再者说了,脸面是别人给的,大明朝都快亡了,还要脸面何用?

    等着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时候用吗?

    “给……朕拿一些纸过来。”

    “是!”王承恩飞快的从一个条案下面摆在了桌子上,然后候在一旁。

    朱常淦却是挥手,“你也出去,朕自己一个人想点事情。”

    “皇爷,您这身体?”

    “无妨!”

    等王承恩一步三回头的走出大殿,将门给关上,终究还是不放心,就立在门口。

    殿内,朱常淦看着白纸。

    从刚刚朝堂之上群臣不到一个小时的党争,便看的出来,整个朝堂已经崩了。

    都在扯皮,讨论来讨论去,没有一条政令能实施下去的。

    温体仁、薛国观、闵洪以及东林党的那些人,单就才华来说,绝不是庸才,但所有的精力和心神都用在了党争之上。

    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提防政敌攻击,巩固自己地位。

    ……

    朱常淦踌躇半晌,写下来最要紧的问题,只有一个字。

    “钱”

    如果把崇祯在朝堂之上说话不顶用,比作癌症的话。

    那大明的财政崩塌,就是大血管迸裂。

    一个处理不好,大明朝直接就嘎过去了。

    所以朱常淦才会和崇祯说,拯救大明朝第一步是搞钱。

    “大伴,你进来一下。”

    王承恩闻言,快速的走了进来,“皇爷,您有什么吩咐?”

    “朕的内帑还有多少钱?”

    “皇爷,您昨儿个才刚问过,三千六百两。”

    “才三千……”朱常淦嘴角直抽抽,“行,你先出去吧。”

    《甲申纪事》说李自成在败退陕西的时候,押送了崇祯内帑三千多万两白银,这特么连个零头都没有。

    钱从哪儿来呢?

    从勋贵手里?官员手里?太监手里?还是士绅手里?

    正如崇祯临死前说的,满朝文官皆可杀。

    那现在如果将这批勋贵、文官给抄家,砍杀,换一批怎么样?

    除非自己不要命了。

    明朝最深沉最黑暗的阴谋:皇帝只要打压文官,就会落水淹死。

    连大明朝青壮时期的明武宗朱厚照,那可是亲自拿刀去塞外砍过人的,拥有这等身体素质却死于落水。

    天启皇帝同样如此,游个湖而已,无风却能翻了船。

    虽然救上来了,却也一病不起。

    相同点是皇帝利用明朝太监、锦衣卫势力打压文官,这两个时期,宦官和锦衣卫也是最强盛的时候。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

    还是巧合吗?

    何况现在早已千疮百孔、四处漏风的崇祯朝。

    别说朝堂政权、兵权不在皇帝手里,现在就连西厂和锦衣卫都不在崇祯手里。

    如昨夜崇祯在宫里发癔症,不用等到第二天天亮,外面的勋贵、文武百官就已经全都知道了。

    砍杀一批、换一批?抄家?

    扯淡!

    说不定旨意还没有拟好,皇帝人先不明不白的死了。

    甚至刚放出风去,明天这批文官就会新扶持一个新皇登基。

    ……

    那借钱呢?

    从满朝勋贵、文武百官借钱。

    崇祯不是没想过从勋贵手里借钱,捐钱,可拢共几十万两银子,从满朝勋贵、文武百官手里拿的比杀了他们都难。

    从百姓手里?

    老百姓的钱就好拿的?

    要是好拿的话,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到处封烟?

    老百姓收上来的粮食都养活不住自己,还有额外缴纳三饷,那就只能造反了,几年之后,李自成裹挟百万流民入京就是最好的明证。

    那从山西的那八大“皇商”手里呢?

    这些叛国走私,唯利是图,只有自己的家,没有大家的卖国贼,直接抄家灭族,总可以弄个几百万两银子吧?

    能,但也容易引起动乱。

    其一,后金与他们沆瀣一气这么多年,这八大“皇商”为满清输送各种资源,猛然打掉,后金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发动对大明的袭击。

    而且他们走私这么多年,家产定然转移的极为分散和隐秘。

    如果准备不充分,未必能抄到多少家产。

    再有,朝中与“八大皇商”勾结者甚多,要不然他们这么多年如此安然无恙的往满清那边做军需生意?

    要是没有朝中的官员和在外的武将帮衬,根本做不到。

    动这八大家,与动朝中的这些勋贵、官员一样,有可能钱还没有到手,皇帝又特么落水了。

    即便没有落水,一旦开始查抄,惹恼勋贵和那些官员,集体撂挑子,朝廷彻底停摆,大明朝也跟着就地咽气。

    虽然有前世的一些历史记忆,但眼下大明的情况已经烂到了极致。

    想在崇祯朝后期挽救大明,真不是一般的难。

    但难,不是没有机会!

    容错率极低而已。

    “得稳,得准,得狠。”

    朱常淦将写着钱的字给扔进了火盆之中,冲着外面喊道:“王承恩。”

    “皇爷,内臣在!”王承恩闻言连忙从外面推门而入。

    “给朕弄点吃的,另外……温体仁现在应该还没有走吧?让他留一下。”

    吃饱了,才好磨刀霍霍向猪羊。

    搞钱!

    刚退朝,温体仁却是还没有走远,很快被王承恩给叫了过来。

    “陛下!”

    “温阁老,朕昨夜苦思冥想出来一个法子,可暂时解决一些钱粮。”

    “哦,不知陛下所想是……”

    “朕欲向皇亲国戚借钱,如今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往日大明一半以上的田赋用于支付宗亲的俸禄,

    各省的盐茶税、榷关税,几乎都落在了他们的手里,他们比朕有钱,不知温阁老以为如何?”

    “呃?”温体仁不由怔了一下。

    宗藩们现在还天天找国库要钱呢,皇帝朝他们借钱?

    ……

    ……

    ps:【三饷】,明末为筹集抵御后金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在田赋上的加派,即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