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五福晋只想种田 > 6 五福
    安清让紫苏把人都叫到了前院的空地上,除了那些粗使杂役外,宫女有四个,太监则有六个。

    这比例应是考虑到她会带陪嫁侍女过来的缘故。

    这些人看到安清过来后,齐刷刷跪在了地上:“奴才/奴婢给福晋请安,福晋万福。”

    安清坐在上首,看着台阶下的众人,抬了抬手:“都起来回话吧。”

    “谢福晋!”

    众人谢恩后依次起身。

    紫苏适时递给安清一个册子,写着这些宫人的基本情况,叫什么名字,进宫多久了,之前在何处当差等等。

    这上面有归有,但安清还需把人名和人脸对上。

    紫苏指了指下面的人,说道:“来,你们自个儿上前给福晋简单说说你们的情况吧。”

    众人一听这话心里瞬间明了,这可是在福晋面前露脸的机会,稍机灵点已经最先做出了反应。

    “回禀福晋,奴才小喜子,三年进的宫,之前一直在熟火处当差。”

    “回禀福晋,奴才来福,也是三年前进的宫,之前一直在造办处帮着打杂。”

    “回禀福晋,奴婢喜鹊,前年内务府选秀进来的,之前一直在……”

    几人一圈下来后,安清心里大致有了数。

    这些人入宫年数不一,待的地方也五花八门,但人品秉性具体如何,之后还需考察一番。

    接下来便是安清这个新上任领导训话环节了,她也不讲废话,上来就言简意赅地直入主题,大概意思就是,不管他们之前如何,但既然来到了她院里,那一切就要按照她的规矩来。

    “只要你们安心踏实当差,我自不会亏待了你们去,但若是被我发现你们不老实,那被退回内务府都是轻的。”

    众人忙纷纷跪地磕头,嘴上连连回着不敢。

    恩威并施嘛,‘威’展现完了,那接下来‘恩’自然也要跟上。

    安清让紫苏按照宫里赏人的成例,给每人赏了六两银子,图个吉利,然后才让众人都退下。

    “紫苏,这个册子你收着,按照咱们之前庄子上的法子来,你把其他内容也慢慢都给补齐了。”

    紫苏接过册子,应了下来。

    “这些日子你们都留意些,院里到时候先提个管事太监上来。”安清又交代道。

    这宫里不比外面,总归有紫苏她们几个顾不到的地方,有个管事太监在外面跑腿办事也能方便些。

    院里的人见完了,那安清接下来便要瞧瞧这院子,这阿哥所的院子怕是还要住上些年头。

    其实,按照惯例,成年皇子一旦封爵,即可“分府”出宫居住。

    但偏偏康熙朝是个特例,即便是封爵后,他的那些儿子们依然在阿哥所窝了好长一段时间。

    至于个中缘由也很简单,因为每个皇子‘分府’除了要‘赐府第’外,还要置办家具、陈设等等,需要一大笔银子,所以,在分府时还需再特赐一笔银款,在康熙朝定例是二十三万两银子。

    但这些年因战事不断,耗费了不少银粮,这会不管是内务府还是国库都不充盈,再加上儿子又多,真要分府的话,确实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康熙也是没法子,只能让他那些成年的儿子们还拖家带口地挤在这阿哥所里。

    瞧瞧隔壁的大阿哥,那可谓是妻妾子女成群,还不是照样要窝在阿哥所的院子里待着嘛。

    如果安清没记错的话,康熙的众阿哥们大概是在康熙四十年之后才开始陆续分府。

    这么一看,就算胤祺能赶上最早那一波,那至少还要在这里待上四五年的时间,她这院子可不得好好琢磨琢磨嘛。

    身为福晋,她所居住的正院,自是这后院最大的院子。

    安清兴致勃勃逛了一圈,正殿是平时用来待客的地方,东暖阁是她的休息的地方,除了卧室、浴房,边上还有一间很大的耳房。

    上午她去宫里请安的功夫,翠柳、麦冬和春晓三个已经按照她的喜好把这边简单布置的差不多。

    西暖阁那边,安清暂时准备当做书房用。

    安清站在内院中,望着这红墙绿瓦、抄手游廊,心里不禁有些感慨,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她竟然还能住进这紫禁城来。

    翠柳突然神秘兮兮地凑了过来,“福晋,奴婢发现了个地方,您肯定会喜欢。”

    安清“哦”了一声,来了兴致,“别卖关子了,什么地方?”

    翠柳‘嘿嘿’笑了两声,愣是半句没透露。

    只见她一路领着安清她们兜了一圈,最后还沿着抄手游廊转了一圈,最后竟从正殿那两间耳房旁的一个小门绕过去。

    “格格,您看!”翠柳走在前面,突然侧过身,指着前方喊道。

    待看清不远处的景象时,安清双眼蓦地一亮。

    那里竟然有个小池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池塘边竟还有一小块空地!

    不是这宫里常见的石板地,而是那种很新鲜的泥土地,目测得有一分多地呢。

    可别小看这一分地啊,在这寸土寸金的皇宫内,这可是相当难得的。

    这地就在正殿的后方,空间虽不大,但按理也应该是后罩房的位置,不知为何没有空置在这,并没有建房屋。

    也许是没来及的,又或许是有其他的原因。

    反正不管是什么缘故,这个地方安清很喜欢!

    “好翠柳,真是知我者翠柳也啊。”安清冲着她竖起了一个大大的拇指,“有没有打听到这地是做什么用的?”

    这土瞧着好像刚翻新过,不像是要闲置的样子。

    翠柳回:“打听清楚了,是小喜子翻的土,他说这里之前是块花圃,但已经闲置了许久,他就翻了翻土,想着过几日找您请示,看能不能移栽几棵石榴树和银杏树过来。”

    安清轻点了点头。

    这地在院子后面,是有点偏了,不特地绕过来,还真的很少有人会来,种上些树又不会显得太空,还比较好打理。

    至于为什么选石榴和银杏树,古代人注重风水,石榴树寓意着多子多福,银杏树则象征着健康长寿。

    “告诉他,这块地他不必管了,我另有安排。”安清道。

    翠柳欢快地应了下来。

    安清又扭头看向麦冬,问:“我那些西瓜种子放在哪里了?”

    麦冬回:“回福晋,奴婢都给您好好收在箱子里了,要给您找出来吗?”

    安清点了点头,“先找出来吧,放我屋里。”

    那些西瓜种子可都是她的心头宝啊,作为西瓜脑袋,一想到这个夏天能真正的实现西瓜自由,她就忍不住开心。

    至于为什么说是‘真正的实现西瓜自由’呢,这说来就有些话长了。

    清朝是有西瓜的,西瓜早在唐代初年传入中国新疆地区,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

    作为古人夏季的消暑水果,明清时期,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西瓜的种植已经遍及全国。

    只是,现在的西瓜和后世改良品种过后的西瓜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就在口感上。

    和后世皮薄汁多甜度高的西瓜相比,清朝的西瓜就显得皮厚肉粗了,而且白筋还偏多,品质再次品一些的,不仅皮厚瓤空还略显苦涩呢。

    安清第一次在这里吃到西瓜时,突然就有点明白慈禧为什么吃瓜只吃中间那一勺了,除了奢靡外,也是那一块真的比其他地方甜太多了。

    作为一个西瓜脑袋,如果没有吃过后世的西瓜也就算了,可她吃过啊,又怎么能甘心呢,于是,安清便哼哧哼哧地投入到了西瓜培育事业中。

    这些年,在经过不停的失败后,她去年终于成功折腾出了口感甜度都达标的西瓜品种!

    虽然当时只收获了十几个西瓜,但安清把它们都留了种,就等着看今年的情况呢。

    可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突然进了宫,安清又不放心交给旁人打理,只能暂且作罢。

    她原本还想着进宫后看能不能找一些个深点的大花盆种着,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在这块空地上走了一圈后,安清心里也大概有了章程。

    不过,这事暂时还急不得,她初来乍到,这些日子宫里定有不少双眼睛盯着这边,不好搞太大动静,还是先缓些日子再说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