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九百二十五章 超越时代的 炮击
    法国人拿着从楚国进口的燧发枪和滑膛炮,并把这些武器当成核心武器来抵抗大楚帝国的进攻,听上去就很喜感,但这却是现状,而且是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区的现状。

    这也和楚国人出口军械没啥顾忌,甭管你是不是敌人或者是潜在敌人,只要你给钱我就敢买……

    就连俄罗斯人,这个严格上来说和大楚帝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二十几年,直到现在双方都还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的国家,其实也大规模进口并使用楚国的武器装备。

    实际上两国很早就没有处于大规模战争状态了,楚国一路打到乌拉尔山脉后就主动停止了继续西进……主要是距离大后方太远,而且铁路还没有修到前线,后勤运输太难……所以干脆就先停止了继续西进,等待后头的中亚铁路修到乌拉尔山脉再说。

    俄罗斯方面都是一直想要寻求和大楚帝国签订和平协议,但是大楚帝国没搭理他们……

    如今双方的关系其实很奇怪,大楚帝国一方面和对方保持各种贸易,甚至是军械贸易,另外一方面又不和他们签订正式的停战协议之类的,偶尔还打一打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至于为啥?

    主要是大楚帝国的高层一直都不认为帝国和俄罗斯方面处于大规模战争状态,没必要专门签个什么和平协议,麻烦费事浪费藩务经费……

    如果你说这种小打小闹的武装冲突算是很正式战争……那么类似的事情帝国每年都要干无数次,要是每个土著国家或部落挨打了然后都跑过来找帝国求和签署和平协议,帝国礼教部藩务司的官员也不用活了……得累死他们!

    藩务司的官员们也很苦逼的,在帝国内的政治地位本来就不咋地,平日里的办公经费也少,编制人员也少,偏偏还要全球跑……所以为了节约办公经费,更是为了让有限的藩务司官员不至于活生生累死,所以很多时候藩务司的官员们其实是不承担什么土著国家的正式政权,更别说什么和对方堂而皇之的签署什么协议了。

    要不然随便来一个阿猫阿狗的土著小屁国,就要和帝国进行正式的外交接触,如果多来几次外交谈判,往来的船票费就不少……

    藩务司表示这样的外交关系不要也罢……

    反正要打的时候直接打过去,不打的时候就回家,该做的生意甭管有没有停战协议,是否处于战争之中都会做。

    主打的就是一个节约藩务经费!

    这就搞的很多土著国家很无奈……有时候你想割肉求和都找不到人……

    当然了,这只是对于一些小国家比如非洲那一票乱七八糟的土著以及印度土著,或者是楚国方面不愿意签署停战协议的大国家,比如俄罗斯。

    如果是西班牙,法国这些国家,楚国还是会很正式的和他们签署各种协议的……前提是对方答应签署这些比卖国还惨的协议。

    法国人就不愿意签,然后就挨打了!

    十一月八日的这一场炮击作战,法国人按照传统管理连楚军的人影都没见到就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非常狠的炮击。

    等到傍晚时分楚军的炮兵部队以及舰炮部队鸣金收兵,法国人悲催的发现自己连楚国人的步兵都没看到,就已经损失惨重。

    被寄予厚望的滑膛炮兵部队,一共上百门各种野战炮一炮未发,就被摧毁的差不多了,这火炮的损失其实都还是小的,毕竟楚军发射的都是半穿甲弹或爆破弹,对炮管这种铁家伙其实损失不大,顶多就是炮架被砸坏,但是很多火炮换个炮架其实也能用。

    但是炮兵阵地以及炮兵本身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而炮兵损失大量,就算火炮还完好也很难发挥什么大作用了。

    更别说法国人还不一定有能力从被摧毁的炮兵阵地里,从废墟中把保存比较完好的炮管挖出来,然后再配上新炮架继续作用。

    前线的炮兵阵地损失巨大,后方的损失同样也大,隔着前线几千米外的各种兵员,仓库都是被摧毁严重。

    甚至巴黎城内的普通城区也是遭到了楚军一定的炮火袭击,导致大量的建筑损毁。

    值得一提,这年头的巴黎城其实不大,而法军数量又多,因此法军的布防其实并不是说直接龟缩在城内,而是围绕着城池进行的。

    防御体系的主体并不是城池本身,而是围绕着城市的一系列外围防御堡垒,炮台等工事。

    至于八万兵力都龟缩在小小的城池内……楚军表示这种目标更好打,直接覆盖炮击整个城市就行了,甚至都不用进城。

    如何在楚军猛烈炮击中保卫小面积的古代城市,实际在楚国统一战争时期里,明军就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了:在城市外围修建大量的防御节点,并联系起来,同时挖掘大量壕沟,构筑防榴炮工事;尽量把防御纵深延伸出去,要不然躲在城内迟早都是被活生生炸死的命。

    毕竟这年头的城市……嗯,除了楚国自身以外,各种土著国家的城市规模其实都很小的,几万人的城市就已经大城市了。

    很多中小城市其实还是传统古代的那种堡垒城市,就是有着城墙保护的那种,这种城区面积普遍都很小,楚军一个炮灰覆盖下去,能从城东打到城西……

    而且城区内的建筑对士兵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保护作用。

    这年头各土著国家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木头建筑,只有少量石头建筑,都是一些教堂、行政建筑,而民间建筑其实都是木质建筑,对抗炮火的能力几乎为零。

    这一点在欧洲地区尤其明显……相反在西亚,北非一带地区,他们的土著城市石头建筑比较多……主要是那片地方缺乏木材,所以建筑只能用石头。

    但是欧洲又不缺乏木材!

    所以在近代以前的欧洲城市,其实和东亚古代城市差不多,都是以木头建筑为主。

    欧洲城市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并且出现了水泥之后,各种石头,混凝土建筑才大量出现,如此在二战期间才能够在欧洲战场上看见大规模的城市巷战。

    而在古代,根本没有巷战这么个说法……进攻方放一把火过去就把城市给全烧了,用不着打巷战!

    只是欧洲那边保存下来的古代石头建筑,尤其是教堂,城堡之类的比较多,就给后世部分人一个错觉,欧洲人自古以来都是石头建筑多,实际上不是这样……你没看见欧洲人的古代木制建筑,那是因为这些木制建筑都没能保存下来……

    在十七世纪的当代法国也不例外,巴黎城里的诸多建筑里,除了极少数宗教,行政建筑是石头的外,其他的大量普通建筑其实都是木头建筑,面对楚国人的猛烈炮击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其他绝大部分土著城市,比如不久前楚军攻克的勒阿弗尔,这个港口城市在楚军炮击之后,烧了足足三天的大火……为啥能烧三天,就是因为木头建筑多啊!

    这是材料供应以及生产力的问题,和建筑风格,审美之类的没啥关系。

    你说古代乃至近代华夏木头建筑多,但是你再看近代后的华夏城市,清一色的钢筋水泥丛林……随便来一个那都是巷战的天然战场。

    嗯,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现代国家的城市……

    而面对楚军的猛烈炮击里,尽管楚军前期的炮击并没有针对城区里的普通建筑……毕竟弹药也挺贵的,打击军事目标还不够用呢,不会随便浪费在一些没啥危害的普通建筑上。

    但是楚军炮兵也不都是炮术精良,火炮的精度也不是都能控制的非常准,所以打击一些城区军事目标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有炮弹打偏然后击中诸多的普通建筑。

    这些木头建筑没啥抵抗炮击的能力不说,而且还很容易起火……

    于是乎,等第二天炮击巴黎的时候,巴黎城区好多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持续的炮击,惨重的死伤,燃起的大火,这些都不断的压迫着法国人的神经。

    而最让他们感到恶心的是,直到如今,楚国人的步兵依旧没有发起进攻,基本都待在大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之外,连人影都见不着……

    这一场所谓的巴黎战役开始到现在,法国人从头到尾都是单方面承受炮击。

    这种光挨打不能还手的场景,法国人自然无法接受。

    所以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法国人发起了反击,他们派出了骑兵试图快速袭击楚军前线的炮兵阵地。

    这意味着,已经持续两天的巴黎站意思,双方的士兵终于是要近距离接触了!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