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180章为大明万死不辞
    。

    天津这个地方,它的名字取自于历史上靖难之役。

    朱棣在造反的时候,就是从这里渡河,所以采用了“天子渡津”的意思。

    现在自然不适合再叫天津这个名字。

    朱瀚在给老哥朱元章的上奏之中,把这里重新命名为津门,作为连接应天府和北平行都司的重要节点港口。

    津门以后将会成为大明北方最重要的羊毛纺织品集散运输中心。

    朱瀚在之前的签到奖励当中,获得了大批现代育种的上等细绒绵羊。

    这些绵羊在朱瀚的安排下,已经被繁育到了数千只。

    这个数量,足以在草原上形成了一个产业化的规模。

    草原上各部落只要把羊毛产业发

    展成了自己的主产,就有了新的财政来源。

    那就相当于被大明用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扼住草原部落命运的喉咙。

    而且,在巨大的收益面前,所有牧民的悍不畏死,都将会被大大弱化。

    毕竟,人在能够吃饱喝足的时候,谁会愿意去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呢?

    养羊剪羊毛,就如同在中原种地收庄稼一样平常之后,草原各部自然会就会温顺下来。

    大明津门港口的设立,其实建设速度很快,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自从忽必烈下令在大运河基础上,重新疏通京杭大运河,并且加强海上运输后,这里早就有了一座港口。

    如今只需要加以扩大和派驻官吏管理,就能够轻松让津门港恢复用途。

    朱瀚坐镇北平行都司,命令一道一道的发出去。

    不久之后,立刻就把津门上下的官吏调动起来,轻轻松松在津门恢复了港口航运,扩大了港口规模。

    如此一来,京师应天府源源不断的物资,也就沿着繁忙的水路从津门运抵到了北平。

    北平,英王府内。

    北平知府宋廉正在向朱瀚做着汇报。

    “殿下,这三百多名漠北蒙古贵族,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官职,也给他们划分好了草场,只等着明年开春之后,就把他们送回漠北!”

    “殿下放心,下官也已经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会有人敢违逆大明朝廷的命令。”

    宋廉在旁边恭恭敬敬的说道。

    对于宋廉的汇报,朱瀚非常的满意。

    作为浙江有名的大儒,宋廉虽然有一些迂腐的儒生气质,但在这些年在山东任上的时候,也算是政绩显着,所以被朱瀚提拔为了北平行都司治下的知府,用来充当自己在治理地方的帮手。

    现在看宋廉对付那些蒙古贵族得心应手,朱瀚也是非常高兴。

    “宋先生做的不错,这些蒙古人尝到了甜头以后,就再也不会造反了。”

    “你对那些很配合的蒙古贵族,不要吝啬赏赐,眼看就要入冬了,再把他们每人多发几两银子的取暖钱,让他们在北平多多去享受一下,只有他们体会到了享受的好处,以后才会更加好掌控起来!”朱瀚继续说道,“就算有人再有野心,也会消磨在这温柔乡之中。”

    朱瀚对于这些充当代路党的蒙古贵族,自然不吝啬区区金钱。

    现在大明富有倭国上的金银。

    每个月,都有金银源源不断的运抵到应天府,自然不会缺钱财。

    朱瀚紧接着又对宋廉说道,“宋先生,虽然草原上已经下雪,但对于漠北都护府的物资,绝对不能放松,你按照本王的这个手令,把所有征集到的民夫工钱再加一倍,然后再调集北平城里所有的商队驮马,把漠北军需要的这些物资,尽快运送到漠北都护府罗贯中那里。”

    朱瀚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名册递给了宋廉。

    这名册上密密麻麻罗列的各种各样的物资,全都是漠北都护府最为紧缺重要的物资,其中以火药、粮食和煤炭为大头。

    宋廉看了一下物资种类和数量,立刻便知道这关系重大,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他恭恭敬敬的对朱瀚说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安排人手,尽快把这些物资运送到漠北都护府。”

    “好!”朱瀚满意的点点头,挥手就让宋廉下去安排了。

    。

    。

    。

    漠北草原,白雪皑皑覆盖了大地。

    草原上,除了远处灰蓝的天空之外,便只剩下这一片白雪茫茫。

    罗贯中带着数三千名漠北都护府的将士们驻扎在这里。

    他们如今一个个窝在堡垒中忍受着严寒和无聊。

    他们曾经在漠南草原上度过一个冬天。

    原本以为草原上的冬天,已经算是体会到了,但来到这漠北之后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强中更有强中手。

    与漠北草原的冬天相比,漠南应昌府的草原,简直温暖如春。

    如今漠北堡垒外寒风呼啸,那可真是如同刀子一般切割着人脸上的皮肤。

    就算有三重狗皮袄子的加持,只要出去一趟,也会把最精壮的汉子冻得浑身瑟瑟发抖。

    罗贯中知道,漠北都护府上下,要不是因为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撑着,只怕早就一哄二散。

    谁也不想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苦捱。

    最近几天,接连几场大雪之后,漠北都护府所在的堡垒周边,更是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这更是让罗贯中等大明将士们心中感到无限的压抑。

    天天只能窝在堡垒的地窝子当中,烧着牛粪取暖,喝着那酸不拉叽的劣质酒。

    因为漠北这里实在是太寒冷了,所有建在地面上的房屋,厚度都不够很好的保暖。

    所以漠北堡垒内的房屋,有一半儿高度都是埋在地下,另外一边探出地面,就如同一个个钻到地里的房子一样,所以将士们都把这种玩意儿叫做地窝子。

    正当罗贯中与手下的几个军官士兵们一边饮酒,一边给他们讲自己正在写的三国演义故事的时候。

    忽然。

    外面传来了一阵敲击铜铃的声音,而且还有一阵惊喜的喊叫。

    “来人啦!”

    “快看,来人啊!”

    “南边来人了!”

    “补给来啦,补给来啦!”

    整个营地因为这一声呐喊,顿时一片欢呼雀跃。

    自从入冬以来,他们仅仅接受过一次物资补给。

    第一百八十章 为大明,万死不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