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826章 这位医生我亲自来带教
    ——

    夏院长在外科研究所溜达一圈,他有事找杨平。

    省厅的老领导托夏院长帮忙,说能不能安排一个进修医生到你们三博医院外科研究所进修学习。

    夏院长很是为难,这种托关系的事情,杨平最不喜欢。

    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这不是我的什么亲朋好友,绝对不是私人关系,而是省里边远山区乡镇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边远山区条件差,这位医生大专毕业后一直扎根山区七年,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山区人们服务,救治了很多病人,这次他获得全国人民好医生的奖章,他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到你们那进修。”

    夏院长知道这位医生-——李民医生,他是城市人,也有其它留在城市的机会,但是他自愿去山区支援医疗,真的是值得学习的时代楷模,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回来后,夏院长便要找杨平商量,先是在外科研究所转了一圈,去保安室看看几个“保安”,问候一下刚来是否适应工作,叮嘱工作上有什么需求随时跟医院反应。

    然后才敲开杨平的门,杨平正在研究病例。

    夏院长将事情前前后后一说,杨平想都没想:“什么时候报到,这位李医生我亲自来带教!”

    夏院长心里乐开了花,这回跟老领导可以好好交待。

    李医生是北桥县的,北桥县比南桥县还山区,也是南都省最穷的山区,医疗条件非常差,加之交通不便,周围村镇分散,所以外出求医非常不方便。

    北桥县的官渡镇,是山区里的山沟,李医生就是这里乡镇医院的医生。

    经济条件差,交通又闭塞,这里的乡镇医院根本留不住人,就算当地医生没几年也直接跑,跑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很少有人能够安心留下来。

    李医生扎根在这里无怨无悔,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他走遍了周围的山村,给村民送医送药。在老院长的带领下,开展一些手术,救治了很多患者。

    这个时代需要精神,省厅的领导想让李医生去接受最好的进修学习,到哪里去呢,省厅领导问李医生,随便他选,不管哪里组织上都愿意派。

    李医生说,想去三博医院外科研究所进修一年,不知道行不行。

    说完李医生自己的脸通红,他感到自己要求太过分,三博医院的外科研究所是什么地方,那都是博士硕士呆的地方,怎么会要他一个专科生。

    可是领导说,你的要求我们一定办好,你回去等消息,我们来安排。

    于是才有夏院长找杨平的事情。

    ——

    此时的北桥县官渡镇医院。

    这其实就是一个卫生院,医生护士才十几个人,负责整个镇的医疗和预防工作。

    因为是山区,出去也不方便,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在这里看病。

    李民医生正在主刀阑尾切除手术,因为熟练的助手已经辞职去外面打工,现在的助手是个新手,所以动作很慢。

    “小李,手术没困难吧?”

    老院长在外面问,老院长也能做点简单手术,但是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

    “没事呢,阑尾已经切了,现在正做荷包缝合。”

    隔着手术室的门,老院长大声地说着:“小李,完事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李民做完手术后,来到院长办公室,老院长说:“坐下!“

    “小李,这是县里送来的通知,我看看,应该是省厅直接下达的通知,让你去省城进修,进修的医院,我看看,三博医院外科研究所。”老院长拿起老花镜戴上,看了看通知。

    “真的?”

    李民做梦都想去这里进修,因为虽然身处山区,但是他经常通过网络学习,对医学界的动态也是十分熟悉,三博医院外科研所的杨平一直是他的偶像。

    当时他就用手机观看了杨平的五段断肢再植,对杨平简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后来关注三博医院的官网和公众号,从各种渠道了解杨平和三博医院的动态。

    “小李呀,进修时间领导让我们自己定,我希望你去多学点东西,进修三年再回来,你看,国家发工资和生活费,还有补助,机会难得。”老院长靠着椅背说。

    李医生为难地说:“哪能进修这么久,我们的病人怎么办?”

    “廉颇还能吃饭,你当我真的不行了?我还是可以的,动作慢点而已。”老院长颇为自信。

    “你老-——”

    院长虽然是老头,但却是搞妇产科出身的,各种简单手术也能做一些,反正乡镇医院都是杂家,但是年龄确实太大,早就到退休的年龄,但是没有办法,找不到人来负责这里所以只能留下来继续干。

    “就这么定了,至少学个三年,把一些基本手术学到手,收拾收拾东西,过几天准备去省城,我让山牙子的车送你去县里坐车。”老院长安排着。

    山牙子的车是一辆二手五菱,附近唯一的一辆私家车。

    “这几天有三台手术,剖腹产,腹水引流,下肢坏死清创。”

    这里的病人其实也有一些很重的,比如在省里或者县里医院放弃治疗拉回家的,这个腹水引流的患者就是腹部肿瘤晚期,从省里放弃治疗拉回家躺着,但是肚子膨隆得很大,总得治疗一下。

    下肢坏死清创的也是从县里拉回来的,已经截肢几次,截完又坏死,继续往上截,反复几次,家属已经没耐心,不想再往县城送,就三天两头拉到这里清创。

    “我来!阿亮是怎么回事,跟了三个月还不会上手剪线打结?正好,我收拾收拾他。”老院长怒气冲冲。

    “这么简单的剪线打结,怎么就搞不利索,这么笨。”老院长叨唠着。

    “你千万别骂,现在年轻人一骂就不干,受不了压力。”李民提醒。

    “我——只是说说,我来教教他,小李,要不是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老院长叹气。

    “袁四爷摔了一跤,已经躺在床上一个月,听说屁股烂个巴掌大的压疮,他们村支书说等下派人用三轮车送来,我看完后再决定出发的时间。”

    “怎么没听说呢,不然你去家里给他打个骨牵引,也比这样干躺着好。”

    “估计老两口怕外面的子女担心。”

    “这事我来处理吧,我看不能给他打几颗钉子。”

    这种情况一般是髋部骨折,要是能够打钉子,这里还可以试试,如果进一步搞大动作,恐怕就不行,只能往县里送,要不只能用骨牵引保守治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