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44章 吕宋宣慰司
    现在好了,明军都挺入昌都了,这群人还是那么嘴硬。

    如果不是自家陛下和殿下早早交代,侯显真想直接打到喇萨去。

    “朝廷考虑到了西番的情况,因此决定修建茶马驿道,让涌入西番的茶叶从百万斤增加到数百万斤。”

    “至于马赋,朝廷也承诺可以按照五户出马一匹来充作土赋,并且会折一百斤干茶给这五户百姓。”

    侯显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一直看着哈立麻,这让哈立麻也知道了这是侯显的底线。

    “既然这样,我愿意前往萨迦大殿,将这件事情告诉扎巴坚赞第悉。”

    哈立麻说罢没有立刻走,而是等待侯显的安排,毕竟如果没有侯显点头,他也不可能走出昌都。

    “来人,送哈立麻高僧离开。”

    侯显开口,顿时院外走出了两名归化的西番明军。

    在他们的护送下,哈立麻顺利走出了昌都城内,并且他的马匹也被喂食了豆料。

    乘骑马匹,他向着萨迦大殿返回,历经多日奔波,才来到了三竹节的萨迦寺外。

    萨迦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六年,距今已经有三百余年,其创建人是萨迦派的昆·贡却杰布。

    原先他修建萨迦寺,主要作为萨迦教派主寺而著称,而他的昆氏家族以萨迦寺为中心,逐渐形成藏传佛教萨迦派。

    宋末番僧八思巴筹建吐蕃的地方政权,萨迦寺遂成为萨迦地方政权的首府之地,也成为了西番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为了扩大影响力,八思巴又征调十三万户民工,在仲曲河南岸修建萨迦南寺,最终完成萨迦寺的全部建筑规模。

    元末,帕木竹巴政权创建者绛曲坚赞召集萨迦派政教上层集体会议,达成协议,决定由帕木竹巴政权取代萨迦派拥有萨迦大殿,至此帕木竹巴政权取代了萨迦政权。

    对此,不管是当时的元朝,还是后面的明朝,两个王朝都认可了帕木竹巴政权对西番统治权力的接管,取得了西番地方最高统治权力。

    如今的帕木竹巴政权第悉是扎巴坚赞,他从洪武年间执政到现在,可却因为侯显入西番的事情而忙得焦头烂额。

    在他紧张的时候,被他派出的哈立麻走进萨迦寺的萨迦大殿,对供奉的佛像行礼后,他才将目光看向了坐在蒲团上的扎巴坚赞。

    扎巴坚赞虽然从洪武十八年开始执掌权柄,但如今的他不过三十岁,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

    见到哈立麻归来,扎巴坚赞缓缓睁开了眼睛,哈立麻也当面对他行礼,并交代了他前往昌都的经历,以及和侯显交谈结束的结果。

    将这一切都听完后,扎巴坚赞在心底盘算了许久,心知他不是明军对手,哪怕拉上整个山南地区和山北地区的头人也不是对手,因此对于哈立麻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这件事情你做的很不错,剩下的我会和他们说的,不用为难你了。”

    “第悉……”哈立麻见扎巴坚赞如此,忍不住开口道:“我觉得他们不会这么轻易的就结束。”

    “官军进入西番,为的就是昭示自己对西番之地的权力,而西番之地的权力在萨迦大殿。”

    哈立麻很缓慢的将自己所想的事情说出,扎巴坚赞闻言也停下了诵经的举动,目光露出担忧。

    明军进入西番,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单纯凭武力击垮西番人,因为帕木竹巴政权还存在,西番人即便被击败,依旧能重新聚集起来。

    要想击垮帕木竹巴政权在西番人心中的地位,首要做的就是夺走萨迦大殿。

    一旦萨迦大殿丧失,那各地头人很快就会清楚,西番的天已经不再属于帕木竹巴,而是属于大明,或者说属于大明认可的那个政权。

    只要他们意识到这件事,那帕木竹巴政权很快就会被瓜分并走向衰落。

    “我们现在无力抵抗他们……”

    扎巴坚赞的声音十分虚弱,似乎说出了自己不想承认的事情。

    确实,现在的他就连拉出几千人都费劲,如何去和明军作斗争?

    昌都等地番人袭击明军的事情不是偶然,是有人刻意煽动的结果,但他们的表现足以说明明军和西番军队的差距有多大。

    据扎巴坚赞所知,明军一路平叛杀了六七千番人,可他们除了有百来人因为疾病而无法战斗,其余死伤加起来不足六十人。

    双方的差距太大了,西番已经不是当年的吐蕃,他们只有接受安排,才能保护住自己的安全。

    见扎巴坚赞这么说,哈立麻也仿佛被抽走了力气,起身摇晃着离开了萨迦大殿。

    在他离开后不久,扎巴坚赞召集了自己麾下的僧人,让他们将自己的意思传到各个头人耳中。

    随着这群僧人离开,很快各地头人纷纷瓦解,对于明军修建驿道的征召也从一开始的置之不理,到现在的有求必应。

    扎巴坚赞的服软,让整个西番地区的头人知道了明军的实力。

    由于进展过于顺利,因此侯显留下军队分别去驻守各地,自己率领四千人向着三竹节进发。

    赶在九月前,侯显来到了三竹节,并在僧人的来路下见到了萨迦大殿的扎巴坚赞。

    翌日,侯显写信让快马将信件送往南京。

    冒着寒冷,快马走走停停,直到冬月初才将信送抵成都府,成都府官员也派出塘骑,将加急的信件送往了南京。

    信件送抵南京的时候,刚好是冬月十五,南边郑和也同样送来了消息。

    坐在有火墙和火道的春和殿里,朱高煦一目十行的看完侯显的信,看完后感叹道:

    “真想不到,曾经动辄十数万大军进攻大唐的吐蕃,如今最大的政权居然连五千兵马都拉不出来。”

    朱高煦感叹着,旁边的亦失哈也点了点头:“奴婢本以为会有几场恶战,却不想只在三塘和昌都发生了几场冲突。”

    “你口中的冲突,估计就是他们最大力量的试探了。”朱高煦摇摇头,心里许多问题也解答了。

    就青藏这种情况,驻兵一万确实是浪费了,五千都足够控制整个青藏了。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随着明代世界气温逐渐走低,青藏的生存环境还会继续恶化,恐怕以后都掀不起波澜了。

    “这运粮的损耗,确实超过了我的设想。”

    朱高煦拿起昌都刘昭所写的奏疏,上面写着【松潘起运五万石,运抵昌都耗费两个月,仅存一万六千余石】。

    “五万石运抵昌都损耗近七成,如果继续向日喀则和喇萨运抵,这一万六千石粮食,能运抵的恐怕只有不到五千石”

    “除了运粮困难,主要的还是吃饭问题。”

    朱高煦看着刘昭奏疏上所写的煮饭煮不熟,士兵只能吃夹生的米,故此生病减员不少。

    西番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汉兵了。

    “高压锅的事情制作的如何了?”

    他抬头看向亦失哈,亦失哈也点头道:“没什么难度,都弄出来了。”

    高压锅倒不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熊足铜鼎,不过造价不菲。

    朱高煦不需要那么好看的东西,只需要能用就足够。

    “让工匠去成都府制作,批量运往西番。”

    “另外去请父亲下旨,册封刘昭为朵甘都指挥使,册封木土为朵甘都指挥同知。”

    “是。”亦失哈应下,同时询问道:“郑和那边怎么办?”

    “我先看看。”朱高煦拿起了郑和的奏疏,打开翻阅过,这才看到郑和他们的具体情况。

    一个月前他们刚刚结束加里曼丹岛上与勃泥、苏禄两国的接触,之后向北行走,但路上遭遇暴风雨,走错了方向,故此不小心到了吕宋南边的棉兰老岛。

    在那里他们倒是与当地的土人发生了一些冲突,补充完淡水后就向北行走,并成功抵达了吕宋本岛的马尼拉那块地方,也见到了当地的华侨和他们之中的头领许柴佬。

    按照朱高煦的交代,郑和册封许柴佬为吕宋宣慰使,置吕宋宣慰司,设南海卫和吕宋卫。

    据郑和花费半个月时间的齐民编户结果来看,吕宋当地的汉人有近两万,算是比较多的了,而且他们许多也经历过水土不服,是良好的兵员。

    现在郑和他们已经开始分出舰队去迎接各国国王和使臣,给朱高煦写信的原因就是询问南洋的旧港宣慰司和吕宋宣慰司要交给谁来管理,同时归属哪一个都督府。

    面对问题,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就填上了崔均的名字,同时将两个宣慰司交给了海军都督府管辖。

    朱批结束,他将奏疏递给亦失哈,同时起身看向了自己身后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用手指着南洋的旧港、吕宋方向开口道:

    “这两个地方,该换换颜色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