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460章 孤家寡人
    虽然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钱庄、钱铺一类的民间机构,但一些大商人早就开始用个人信誉开始这种换钱存钱的做法。

    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提前让银行面试,而一旦有了银行,一旦百姓的钱开始存入银行,那大明在建设上就不用发愁了。

    大明的经济市场经过朱高煦这么多年研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大概在二十亿贯左右。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将钱存入银行,那铁路和基建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同时,债券的发布,也会为日后纸币发布做准备。

    “若是创建银行,那民间的百姓岂不是可以用宝钞来兑换金银铜钱?”

    夏原吉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要知道大明市面上可是还流通着四千多万贯的宝钞。

    如果百姓将四千万贯宝钞拿来兑换,那银行虽然不至于被兑爆,但朝廷肯定会陷入破产危机。

    老朱给下一代留下了足够多的钱粮,却也留下了足够多的债务。

    宝钞本该是应对钱荒的应急品,最后却成为了收割百姓手段。

    如果不是朱元璋悬崖勒马,在朱高煦的建议下及时回收部分,加上朱高煦对宝钞也以回收为主,那宝钞的价格是断然不会维持在现在这种程度的。

    现在市面的一贯宝钞可以兑铜钱九百文,可见宝钞已经回归了货币价值,毕竟交税和官府买卖都可以用宝钞。

    在这样的情况下,宝钞每年回收量也不过一百万贯,可见百姓不太可能会一口气将所有宝钞拿来兑换金银。

    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好处,消息传播太慢,地方消息闭塞就是这个时代的好处。

    一些大商帮想要煽动百姓兑爆银行,那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比兑爆银行大太多了。

    朱高煦几次对官员的重拳出击,已经收回了洪武年间发行的半数以上宝钞,现在剩下的四千万贯宝钞基本掌握在小商人和百姓手里。

    除了朝廷,朱高煦不觉得还有其它势力能煽动他们。

    “宝钞的事情不用担心,只要百姓兑钞不超过两千万贯都可以接受。”

    “一旦百姓对银行建立信任,朝廷立马可以发放年利息为5%的建设债券,不管能卖出多少,只要朝廷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债券的信任就能培养起来。”

    “长此以往,朝廷遭遇一些财政危机时,也能使用债券来度过难关。”

    对于金融和经济,朱高煦也是一知半解,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即便遭遇问题,他也能依靠着海外的金银矿渡过,无非就是难熬几年罢了。

    海外的那些金银矿朱高煦很清楚,即便大明以此种力度挖三百年,也不可能把它们全挖空。

    夏原吉的担心是建立在海外金银产出不稳定的情况,但朱高煦却很清楚,这些金银矿甚至比大明朝的国运还稳定,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在全国一千七百四十六个县率先建设大明银行,同时禁止任何民间商人效仿银行。”

    “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要看到一千七百四十六个县的银行拔地而起,设计图纸我会交给工部。”

    朱高煦对郭资与黄福吩咐,二人见状,只能硬着头皮应下了。

    夏原吉虽然反对,可却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想办法应对日后银行爆发的问题。

    “你们先退下吧。”

    “臣告退……”

    朱棣开口示意三人退下,三人见状也纷纷告退。

    不多时,随着他们彻底离开,朱棣这才看向朱高煦:

    “这个家给伱管,我放心。”

    “现在马上永乐十七年了,我之前说过,让你在年末即位,你现在的意思如何?”

    过去的几个月,朱棣不是没有建议让朱高煦即位,但朱高煦总是推脱,这让他很是不理解。

    世人梦寐以求的皇位,为什么在朱高煦这里成了烫手山芋?

    “瞻壑还没有练出来,您若是要退位,那便是儿臣一个人处理奏疏了。”

    朱高煦用了一个不算借口的借口,朱棣听后却摇头道:“你自己组建一个殿阁大学士不就好了吗?”

    “儿臣也考虑过,不过时机还不成熟。”朱高煦依旧搪塞。

    人都是念旧的,朱高煦也不例外。

    年轻的时候,朱高煦想着朱棣退位自己就即位,但到了这般年纪,朱高煦反而觉得皇位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不想落下一个逼朱棣退位的名声。

    “你的心思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即位,我能理解,但大明宫修建好后,你就算不即位也得即位了。”

    朱棣给人一种没得商量的语气,朱高煦闻言也只能作揖:

    “大明宫若是修建好,儿臣便不会推让了。”

    “嗯,你先回去春和殿吧,稍许我与老大老三去大明宫看看。”

    见朱高煦不推让,朱棣稍微缓了一口气,示意朱高煦离开武英殿。

    “儿臣告退。”

    作揖离开武英殿,朱高煦也乘上了步舆,向春和殿踏上归途。

    瞧着他远去的身影,朱棣对身旁的王彦说道:“你说这皇位有那么烫手吗?老二就这么不愿意坐?”

    闻言王彦作揖,轻笑道:“奴婢觉得,殿下并非不愿意坐,只是不想承认陛下您该退位罢了。”

    王彦这话倒是让朱棣一愣,他没想到朱高煦居然会担心这个。

    只是仔细一想,似乎自家徐妹子离开后,老二变化也开始变大了,尤其注重自己的意见。

    面对自己的意见,以前他还会建议暂缓,现在基本就是自己一提他便照做。

    这么一想,朱棣也不由觉得心暖暖的,转念间又想到了朱高炽和朱高燧。

    对于大明宫,老大那个抠砖缝的常常说耗费太大。

    自己说几年后要继续北征,老大又立马跪下哭哭啼啼,好似他会死在北征路上一样。

    至于老三,半天憋不出一个响屁,憋出来也是一个臭屁。

    相比较老二,这两兄弟简直就是虫豸。

    “老二像我,我孝顺,老二自然也孝顺。”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面对旁人的夸赞,他始终要让自己沾上边。

    王彦见状也不揭穿,只是轻笑。

    见状,朱棣也起身对王彦吩咐道:“让老大和老三去西直门等我!”

    “奴婢领命。”王彦作揖应下,随后便派人安排去了。

    倒是在他们准备出宫的时候,朱高煦回到了自己的春和殿,一边处理奏疏,一边想着即位的事情。

    老头子马上五十七,而自己也快三十七了。

    算了算时间,若是按照历史上的情况,老头子最多能活七年就要离开。

    “七年……”

    想到这个时间,朱高煦有些难受。

    如果老头子真的还有七年就要走了,自己还有什么必要“逼”他提前退位呢?

    如果老头子真的走了……

    一时间,朱高煦不免想到了徐皇后走的场景。

    随着年纪增长,他愈发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

    朱棣、郭琰,还有几个儿子,算是他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牵挂了。

    曾经他可以狠辣的设想郭琰阻碍自己,便把郭琰废黜。

    但随着年纪增长,郭琰几乎成为了他的禁脔,旁人但凡说她一句,自己便心里不舒服。

    郭琰如此,更别提老头子了。

    “殿下还在想陛下要退位的事情?”

    亦失哈看出了朱高煦闷闷不乐的原因,小心询问着。

    朱高煦应了一声,亦失哈见状便道:“此事乃陛下想要退位,您即便不愿意也无法阻止。”

    “况且陛下心在漠北,您与其留他在深宫,倒不如帮陛下解决漠北的事情。”

    亦失哈说着说着,也不免心疼起了朱高煦,鼻头一酸道:

    “上次游猎归来,殿下您知道下面的弟兄是怎么说的吗?”

    朱高煦手中朱笔停顿,缓缓抬头向亦失哈看去。

    亦失哈唏嘘道:“兄弟们都说,这些年的殿下是太子,这些年的殿下做的都是对天下有利的事情,都是好事,可是……”

    他顿了顿,随后继续道:“对于弟兄们来说,唯有渤海那位意气风发的殿下,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殿下。”

    “您困居深宫多年,就未曾有一丝想要回到当年的想法吗?”

    “若是您有,那陛下又何尝不是。”

    “说到底,陛下与殿下,当年都是为朝廷戍边的塞外,都不愿意困居宫……”

    “知道了,不用说了。”

    朱高煦打断了亦失哈,表情复杂的看向案头上堆积如山的奏疏。

    沉默许久,春和殿内才重新响起了他的声音。

    “若是下次再开口,我便应下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